黄海所在底栖生境健康评价方面取得创新性进展

发布日期:2025-10-30

浏览次数:10

底栖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底栖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开展底栖生境健康评价,对促进底栖生物资源保护、受损生境修复及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海洋生态学与海洋资源管理交叉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

近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滩涂增养殖与生境修复团队在浅海滩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方面取得开创性进展。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拖曳泵吸与水冲齿耙耙刺机械化采捕方式对底栖生境的影响研究。研究聚焦山东莱州湾小清河口及辽宁蛤蜊岗等典型滩涂贝类增养殖区,采用基于沉积物大型底栖动物为目标种的AMBI(底栖生物指数)与M-AMBI(多变量底栖生物指数)等评价方法,结合BACI(Before - After - Control - Impact)实验设计,系统解析了不同采捕方式对底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影响,重点阐明了莱州湾拖曳水冲齿耙耙刺捕捞单环刺螠对底栖群落结构的生态效应。

该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浅海滩涂机械化采收作业生态影响评估的技术空白,为我国近海底栖生境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系列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2400800、2024YFD2400404)、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23TSGC0768)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创新团队项目(2023TD54)等资助。相关成果发表在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海洋与湖沼》“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专刊等。

液压耙齿耙刺网的结构与操作

生境健康指数与机械化采捕强度关系

(a)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分组

(b)大型底栖动物AMBI值

(c) 大型底栖动物M-AMBI值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marpolbul.2024.116501

https://doi.org/10.1016/j.ocecoaman.2025.107969

https://doi.org/10.11693/hyhz20250300088

https://doi.org/10.11693/hyhz20250300089


黄海所在底栖生境健康评价方面取得创新性进展

发布日期:2025-10-30

浏览次数:10

底栖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底栖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开展底栖生境健康评价,对促进底栖生物资源保护、受损生境修复及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海洋生态学与海洋资源管理交叉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

近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滩涂增养殖与生境修复团队在浅海滩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方面取得开创性进展。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拖曳泵吸与水冲齿耙耙刺机械化采捕方式对底栖生境的影响研究。研究聚焦山东莱州湾小清河口及辽宁蛤蜊岗等典型滩涂贝类增养殖区,采用基于沉积物大型底栖动物为目标种的AMBI(底栖生物指数)与M-AMBI(多变量底栖生物指数)等评价方法,结合BACI(Before - After - Control - Impact)实验设计,系统解析了不同采捕方式对底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影响,重点阐明了莱州湾拖曳水冲齿耙耙刺捕捞单环刺螠对底栖群落结构的生态效应。

该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浅海滩涂机械化采收作业生态影响评估的技术空白,为我国近海底栖生境保护与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系列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2400800、2024YFD2400404)、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23TSGC0768)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创新团队项目(2023TD54)等资助。相关成果发表在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海洋与湖沼》“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专刊等。

液压耙齿耙刺网的结构与操作

生境健康指数与机械化采捕强度关系

(a)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分组

(b)大型底栖动物AMBI值

(c) 大型底栖动物M-AMBI值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marpolbul.2024.116501

https://doi.org/10.1016/j.ocecoaman.2025.107969

https://doi.org/10.11693/hyhz20250300088

https://doi.org/10.11693/hyhz202503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