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3-31
浏览次数:16次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3月28日电(吴振东、周万里)北太平洋上,一只棕红色的“鱿鱼”滑动着尾鳍,十根触须灵活地摆动,一会儿海面浮游,一会儿潜入水中。今年初,由上海海洋大学机器鱼创新团队研制的仿生鱿鱼第一次“游”入大海,顺利完成300米水下探测任务。
上海海洋大学学生研制的仿生鱿鱼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此次任务,仿生鱿鱼除模仿鱿鱼的生物游动机理外,还完成了结构稳定性测试、功能测试等,其搭载的水质参数传感器、水下集鱼灯、水下摄像头等设备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活灵活现的机器鱼,出自一群在校大学生之手。自2006年上海海洋大学创建机器鱼创新团队以来,该校学生已研制出30多种“鱼”,包括机器鲨鱼、机器海龟、机器蝠鲼、机器海蛇等,为此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个。
“在水文勘察和水文环境监测时,如果能有一条仿生鱼混入鱼群,既不会惊动鱼群,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还能带回大量数据,人类也无须冒着生命危险去采集数据,这是一件好事。”机器鱼创新团队核心指导教师、高级工程师孔祥洪说。
活灵活现的仿生鱿鱼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孔祥洪介绍说,研制一种不仅外形上与真鱼无异,且能装置各种传感器的机器鱼并不容易。“拿鱿鱼来说,这是海洋生物中游泳行为最复杂的品种之一,一般鱼类的游泳行为不超过2种,而它至少有4种,并且鱿鱼的身体结构也更复杂。研制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但这些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00后’大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克服了难题。”
“只有自己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才能打破‘被动学’,真正掌握做科研的方法。”创新团队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个“第二课堂”,也非常享受不断解决科研难题的过程。
上海海洋大学参加“挑战者杯”赛事的学生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据了解,该创新团队集合了学校流体力学、工程设计、电子通讯等多个学科的师资力量,而这样的“课堂”也持续培养出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优秀学生,其中不少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后长期工作在科研战线。
(来源:新华社上海频道,2021年3月28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863391?channel=weixin)
发布日期:2021-03-31
浏览次数:16次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3月28日电(吴振东、周万里)北太平洋上,一只棕红色的“鱿鱼”滑动着尾鳍,十根触须灵活地摆动,一会儿海面浮游,一会儿潜入水中。今年初,由上海海洋大学机器鱼创新团队研制的仿生鱿鱼第一次“游”入大海,顺利完成300米水下探测任务。
上海海洋大学学生研制的仿生鱿鱼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此次任务,仿生鱿鱼除模仿鱿鱼的生物游动机理外,还完成了结构稳定性测试、功能测试等,其搭载的水质参数传感器、水下集鱼灯、水下摄像头等设备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活灵活现的机器鱼,出自一群在校大学生之手。自2006年上海海洋大学创建机器鱼创新团队以来,该校学生已研制出30多种“鱼”,包括机器鲨鱼、机器海龟、机器蝠鲼、机器海蛇等,为此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个。
“在水文勘察和水文环境监测时,如果能有一条仿生鱼混入鱼群,既不会惊动鱼群,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还能带回大量数据,人类也无须冒着生命危险去采集数据,这是一件好事。”机器鱼创新团队核心指导教师、高级工程师孔祥洪说。
活灵活现的仿生鱿鱼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孔祥洪介绍说,研制一种不仅外形上与真鱼无异,且能装置各种传感器的机器鱼并不容易。“拿鱿鱼来说,这是海洋生物中游泳行为最复杂的品种之一,一般鱼类的游泳行为不超过2种,而它至少有4种,并且鱿鱼的身体结构也更复杂。研制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但这些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00后’大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克服了难题。”
“只有自己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才能打破‘被动学’,真正掌握做科研的方法。”创新团队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个“第二课堂”,也非常享受不断解决科研难题的过程。
上海海洋大学参加“挑战者杯”赛事的学生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据了解,该创新团队集合了学校流体力学、工程设计、电子通讯等多个学科的师资力量,而这样的“课堂”也持续培养出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优秀学生,其中不少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后长期工作在科研战线。
(来源:新华社上海频道,2021年3月28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863391?channel=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