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市鸣锣!全球科技成果在这里汇聚和交易

发布日期:2020-11-27

浏览次数:13

  

28日上午举行的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开幕式上,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市鸣锣,让我国首个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焕发出新的生机。从1993年12月成立,到2019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复备案,上海技术交易所历经26年发展,获得了在全国进行跨区域技术交易结算和交易鉴证的资质,将发展成为我国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一个枢纽,助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开市仪式。

从转制改企到证监会备案

上海技术交易所由原国家科委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组建,过去是一家从事技术交易服务、缺少物权交易功能的事业单位。2014年5月,党中央要求上海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后,这家机构启动了转制改企进程。与此同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决定共同组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并为上海技术交易所储备技术市场要素资源。

“早在2013年,我们就开始布局技术转移工作,在创新驱动国家战略背景下谋求国有孵化器的转型发展。”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谢吉华说,“7年后的今天,东部中心已在37个国家建立了15家海外分中心;在国内建立了25家分中心,其中13家分中心设在长三角。”

集聚了技术市场的大量要素资源后,上海技术交易所能否拥有国内跨区域的物权交易资质,显得尤为迫切。2017年2月,上海市政府向中国证监会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报送公函,请求对上海技术交易所备案。2019年7月,市科委、市金融监管局向中国证监会做了专题汇报。2019年12月,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复函上海市政府,原则同意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席会议备案。

今年4月,市科委印发《上海市技术交易场所管理细则》,明确技术交易的类型,交易场所设立、变更、业务职能要求以及监督机制等。8月,技术交易类别纳入《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0年版)》,上海技术交易所作为主要承载方参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为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市鸣锣。薛志明 摄

“今年是科创中心基本框架收官之年,”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说,“技交所的开市,标志着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技术转移交易网络基本建成,将助力科创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初步建成交易服务保障体系

据颜明峰介绍,上海技术交易所在逐步形成支撑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交易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已累计汇聚高校和科研院所20家,各类交易服务机构30家,包括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60家,达成拟入场科技成果5000余项、拟入场企业意向技术采购金额4亿元、拟意向挂牌转让标的金额10亿元。

在交易体系方面,形成了交易品种、交易方式、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制度等16项服务指南,公开了挂牌、非公开协议、成果公示等20余项交易流程。上海技术交易所已搭建网络系统,可完成从登记受理到资金结算并出具凭证的交易全流程;已搭建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可汇集全球科技数据和产业需求数据;正在探索利用区块链、电子签章、CA认证等技术手段完成身份鉴权、意向确认、过程追溯等流程,并对技术交易意向进行大数据分析。

在服务体系的高校院所端,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合作伙伴——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有限公司已与同济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十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科技成果托管服务协议,对一大批成果进行盘点和评价,推动其在上海技术交易所直接挂牌或意向挂牌;在企业端,上海技术交易所参与运营的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联合新微集团、上药集团建立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个CTO社区,覆盖100多家企业,挖掘企业共性技术需求,推动其进场交易;在资本端,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发了技术资产评价模型,已与银行、融资租赁机构和保险公司联合发布多个技术交易产品,实现企业融资放款8400万元;在机构端,上海技术交易所已与22家经纪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带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等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批项目进场交易的意向。

 

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今天在上海开幕。赖鑫琳 摄

在保障体系方面,经过股份制改造,同济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科技园、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等具有大量技术要素资源、拥有跨境业务增长潜力的资产股权已划拨至上海技术交易所。技交所还在积极引入央企、上海国企、江苏研发机构等战略股东,加强技术要素资源汇聚、技术成果产学研落地、科技产业园区运营三类能力的整合。

谢吉华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深化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这为上海技术交易所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力争通过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技术成果进场交易,为各个产业赋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 俞陶然)

 

  

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市鸣锣!全球科技成果在这里汇聚和交易

发布日期:2020-11-27

浏览次数:13

  

28日上午举行的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开幕式上,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市鸣锣,让我国首个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焕发出新的生机。从1993年12月成立,到2019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复备案,上海技术交易所历经26年发展,获得了在全国进行跨区域技术交易结算和交易鉴证的资质,将发展成为我国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一个枢纽,助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开市仪式。

从转制改企到证监会备案

上海技术交易所由原国家科委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组建,过去是一家从事技术交易服务、缺少物权交易功能的事业单位。2014年5月,党中央要求上海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后,这家机构启动了转制改企进程。与此同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决定共同组建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并为上海技术交易所储备技术市场要素资源。

“早在2013年,我们就开始布局技术转移工作,在创新驱动国家战略背景下谋求国有孵化器的转型发展。”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谢吉华说,“7年后的今天,东部中心已在37个国家建立了15家海外分中心;在国内建立了25家分中心,其中13家分中心设在长三角。”

集聚了技术市场的大量要素资源后,上海技术交易所能否拥有国内跨区域的物权交易资质,显得尤为迫切。2017年2月,上海市政府向中国证监会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报送公函,请求对上海技术交易所备案。2019年7月,市科委、市金融监管局向中国证监会做了专题汇报。2019年12月,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复函上海市政府,原则同意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席会议备案。

今年4月,市科委印发《上海市技术交易场所管理细则》,明确技术交易的类型,交易场所设立、变更、业务职能要求以及监督机制等。8月,技术交易类别纳入《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0年版)》,上海技术交易所作为主要承载方参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为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市鸣锣。薛志明 摄

“今年是科创中心基本框架收官之年,”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说,“技交所的开市,标志着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技术转移交易网络基本建成,将助力科创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初步建成交易服务保障体系

据颜明峰介绍,上海技术交易所在逐步形成支撑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交易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已累计汇聚高校和科研院所20家,各类交易服务机构30家,包括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60家,达成拟入场科技成果5000余项、拟入场企业意向技术采购金额4亿元、拟意向挂牌转让标的金额10亿元。

在交易体系方面,形成了交易品种、交易方式、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制度等16项服务指南,公开了挂牌、非公开协议、成果公示等20余项交易流程。上海技术交易所已搭建网络系统,可完成从登记受理到资金结算并出具凭证的交易全流程;已搭建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可汇集全球科技数据和产业需求数据;正在探索利用区块链、电子签章、CA认证等技术手段完成身份鉴权、意向确认、过程追溯等流程,并对技术交易意向进行大数据分析。

在服务体系的高校院所端,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合作伙伴——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有限公司已与同济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十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科技成果托管服务协议,对一大批成果进行盘点和评价,推动其在上海技术交易所直接挂牌或意向挂牌;在企业端,上海技术交易所参与运营的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联合新微集团、上药集团建立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个CTO社区,覆盖100多家企业,挖掘企业共性技术需求,推动其进场交易;在资本端,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发了技术资产评价模型,已与银行、融资租赁机构和保险公司联合发布多个技术交易产品,实现企业融资放款8400万元;在机构端,上海技术交易所已与22家经纪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带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等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批项目进场交易的意向。

 

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今天在上海开幕。赖鑫琳 摄

在保障体系方面,经过股份制改造,同济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科技园、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等具有大量技术要素资源、拥有跨境业务增长潜力的资产股权已划拨至上海技术交易所。技交所还在积极引入央企、上海国企、江苏研发机构等战略股东,加强技术要素资源汇聚、技术成果产学研落地、科技产业园区运营三类能力的整合。

谢吉华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深化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这为上海技术交易所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力争通过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技术成果进场交易,为各个产业赋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 俞陶然)